湖北日报讯(记者杨文漪)止咳药水竟会让人上瘾?包装精美的茶叶可能是毒品?这些令人警醒的疑问,在6月26日第38个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现场得到了专业解答。当日上午,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毒品模具展示、科普讲解和医疗义诊,为市民揭开了药物滥用与新型毒品的隐蔽面纱。
活动现场,陈列的依托咪酯电子烟和伪装成茶叶的毒品模型引发市民围观。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瘾中心主任王刚拿起电子烟装置严肃指出:“不法分子将麻醉药物依托咪酯注入电子烟,青少年吸食后会产生类似吸毒的兴奋感。”他随即展示了一包标注“正山小种”的茶叶模型:“这种掺入兴奋剂的‘特效茶叶’价格异常昂贵,陌生人若赠送所谓‘效果独特’的饮品,往往是毒品诱饵的开端。”
“太震撼了!”市民熊先生站在展示台前感叹,“以前总觉得毒品离生活很远,今天才知道它们竟伪装成茶叶、电子烟、奶茶粉。回去一定提醒孩子,陌生人的东西绝不能碰。”他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现场展示的毒品与日常物品几乎别无二致,令人防不胜防。
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周莹在现场揭示了更隐蔽的家庭用药风险。“含可待因的止咳糖浆、曲马多等止痛药长期滥用可致成瘾。”部分家长忽视药箱管理,使孩子轻易触及这些“隐形毒品”。专家呼吁家庭定期清理过期药品,警惕止咳药水(含可待因成分)、止痛药(如曲马多、布洛芬)及安眠药的滥用风险。将药物锁入孩子无法接触的专用药柜,同时警惕家人频繁索药或用药后行为异常等危险信号。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毒品,王刚给出三条防护建议:拒绝陌生人递来的烟酒饮料,身体不适时绝不网购来源不明药品,远离宣扬药物滥用的网络社群。监测中心专家同时厘清关键概念:“药物滥用是为追求快感失控用药,会引发成瘾和社会问题;而药品不良反应是正常用药产生的医学问题。”活动现场的一张对比表清晰显示:药物滥用具有长期超量使用、追求快感等特征,而普通药品不良反应在停药后症状即可缓解。
镕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